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多变世界里的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波诡云谲。导致承载着变量人的属性更是复杂和多样。正是这多样的属性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这话听起来有点抽象化,难以理解。下面我来分享一个笑话您就明白了,笑话的源头是一个问题:问换一个灯泡需要几个人?
理工科的基本答案固定,一人足以。
身为父亲的我:三个人,孩子打手电,老婆扶凳子,我亲手操刀。
智慧的网友则表示:俩人,你负责换,我来百度。为你点评,给你点赞。
路过的警察叔叔说:需要五个人。一个负责封锁、保护现场,一个登记备案,至少两个追查灯泡坏的原因,剩下的一个更换灯泡。
找单位报销的话就.....打报告一人,层层签字若干人,开会议拟订方案,采购,运输,然后被媒体曝光的话还要加上网友批判,警察叔叔来调查。
有点意思不?身份,职业,性格等很多因素捆绑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就像一对夫妻,丈夫在家时,妻子总是柔弱,好多事都要帮着一起做。丈夫不在时,多加一个孩子,也全然拿下。反之亦然,妻子如果不在家,丈夫会不会给娃烧饭?答案是肯定的,不仅会,而且还会洗衣洗地,外带辅导作业。如果妻子在家呢?妻子不烧饭,丈夫饿死在沙发上。
影响着这一切的内在因素是什么?答案就是大家的习惯。
习惯是把双刃剑。坏习惯令您江河日下,好习惯让您乘风破浪
智者们总是能预见习惯的力量。
孔子说:少年时成长受天性的影响,习惯是自然形成的。
摘自《汉书·贾谊传》:“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至于孔子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只有班固知道,可能因为孔老夫子名头大,而且我们也用习惯了。
《纣zhòu为wéi象xiànɡ箸zhù》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xíng),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ɡēnɡ菽shū藿huò,则必旄máo象xiàn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
——《韩非子·喻老》
译文:
殷纣王制作象牙筷子而箕子因此感到恐惧。箕子认为:“华贵的象牙筷子一定不会用在土制的粗劣碗盏上,而必定要用稀有的犀角玉石的杯盏。用象牙筷子、玉石杯盏的人一定不会吃豆子一类的普通菜羹,而必定是牦象豹胎一类的山珍美味。吃山珍美味的人一定不是穿着粗布衣服,住在低矮的茅屋,而必定是穿着一层又一层的绫罗绸缎,住进高楼大厦。我畏惧它的恶果,所以在它开始的时候我就感到恐惧。”过了五年,纣王果然造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终因此而灭亡。
同类的故事很多,见一叶而知秋,当一个成熟的、定型的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它一定已经经历一定时间的酝酿与发展,并也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向人们显示了它已经存在的迹象。只不过这种迹象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有时易于被人们所认识,有时人们则较难感知罢了。
又如神医和蔡桓公的故事。扁鹊看到了蔡桓公的隐疾,最后也没能帮助到他。智者们说:见微而知著,见风需知自,千里的大堤,溃败于蚁穴。它告诉人们,大的坏事是从小的坏事发展来的,要深谋远虑,在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看出它的发展趋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那大脑就会让几乎所有的惯常行为活动变成习惯,因为习惯能让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懒惰是因为今天的我先享受,让明天的我承担后果。每个人都知道运动的好处,每每到临了时,都会推给明天那个倒霉鬼。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但确实每个人都在这样做。最初的信用卡就是这样诞生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反向思考并且行动起来。由此而产生了另一个名词延时享受,这频繁出现于各种成功学的名词。深受各界大佬追捧。
习惯的力量很强大,但习惯本身也很脆弱。强大在想要改变坏习惯很难,脆弱是指坚持好习惯不容易。前面说过,习惯是因为大脑懒得思考,节省能量消耗而自发性的。那么怎么迭代这些坏毛病呢?
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莱尔根据习惯形成的4个步骤,总结了相对应的培养习惯的4大定律。提示→渴求→反应→奖赏。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赏,并最终与提示相关联。这4个步骤一起形成了一个神经反馈回路,提示、渴求、反应、奖赏,并最终让你养成自然而然的习惯,由此构成完整的习惯循环。
提示:它会触发我们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比如,金钱和名誉、权利和地位、赞扬和认可、爱情和友谊等。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分析外部环境,寻找奖励所在的线索。因为线索是我们已然接近奖励的第一个迹象,会导致我们滋生渴望。(就是把要养成的习惯视觉化,可以让自己常常想起来)
渴望:我们每个人背后的动力都来源于动机和欲望,如果我们不渴望改变,也就没有了采取行动的理由。渴求的不是习惯本身,而是状态变化
反应:回应是我们的实际习惯,它的形式可分为思想上或行动上的。反应发生与否取决于我们有多大的动力,以及所要采取的行动难易程度。
奖励:获得奖励是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提示的作用是让我们注意到奖励的存在。渴求是想要得到奖励,回应则是获得奖励。(每次小奖励的可视化,是坚持循环下去的关键)
如果你掌控不好养护习惯幼苗的基本技能,那么你就不大可能把握好与之相关的细节。不要指望从一开始就培养出一种完美的习惯,要脚踏实地,连续不断地做些简单的事。你必须先标准化,然后才能优化。
行路难,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学富五车,儿孙满堂,其实都不难。离您只差一个好习惯。
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著习惯的力量快速养成好习惯个人自我提升力量中信书店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9.6购买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