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成为养生高频词背后,是一代人焦虑与精

                            

作者:王不易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不知从何时起,我朋友圈有几位老同学开始卖起燕窝来。

燕窝这种与鱼翅、鲍鱼、海参并称“四大珍”的物件儿,原本于我而言十分遥远,印象中,除了常看宫斗剧里娘娘们吃燕窝,或民国剧里狠心的姨娘指使小丫鬟挑燕窝毛,现实当中,似乎从未见人吃过燕窝。

可最近几年,身边吃燕窝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有90后为留住脸上胶原蛋白的,有80后为生二胎做准备的,有老人为治失眠的……通通都在吃燕窝。

燕窝成了养生界当之无愧的TOP1。

01.

论中国人吃燕窝的历史,前后也不过就是几百年的事,但燕窝的养生界扛把子地位却一直稳如泰山。

燕窝最早出现在元代养生达人贾铭的《饮食须知》之中,他对燕窝作了简单的描述:“燕窝味甘,性平。黄,黑烂者有毒,勿食。”后来他将这一养生方子上交给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燕窝由此“登堂入室”,身份加V。

自那之后,燕窝便进入了封神时期。

明清两代,中国本土只有海南产燕窝,但每年产量极少,“岁出不过数斤”,珍贵得很,难以成规模。

于是燕窝大部分都是从东南亚进口而来,也就是南洋燕窝。南洋燕窝随同犀角、象牙、玳瑁、各类香料等名贵物品一起,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成为又一珍。

燕窝量产本就极少,采摘又极为不易,采燕人常有摔下山崖没命的,再加上远途运输易碎、易受潮,前前后后耗损人力物力不知多少。进口燕窝背后,商人的算盘打得叮当响,货以奇为贵,燕窝的身价自然不一般。

可若认真追溯燕窝被推上神坛的根源,商人只是一部分原因。任什么物件,只要成了商品,抬高身价不过就那几项,古往今来,变数不大。

燕窝要抬高身价,靠的仍是大V带货、文化营销与软植入。

没有哪个商品比燕窝的带货大V更厉害——

崇祯皇帝就是个燕窝控,据《烬宫遗录》记载:“上(崇祯帝)嗜燕窝羹,膳夫煮就羹汤,先呈所司尝,递尝四六人,参酌盐淡,方进御。”

清朝的几个皇帝也爱吃燕窝,乾隆年间,燕窝甚至成为贡品,每年进贡若有迟滞,地方官还需上折子说明情况。乾隆晚年的早膳,与燕窝有关的即有:燕窝烩糟鸭子热锅、燕窝挂炉鸭子热锅、燕窝鸭丝热锅、燕窝白鸭子等。宣统二年12月29日的御膳清单中,用燕窝作为食材的有16款。

慈禧也爱吃燕窝,最爱的一道菜是野鸭子炖燕窝,一顿饭三十几道菜,以燕窝为食材的总要占个七八样。庚子事变后,慈禧逃亡西安,前脚到,后脚燕窝就送到了。可见,燕窝于慈禧而言,是道少不了的日常菜肴。

宫廷御用的标签已将燕窝推至至贵之处,上行下效,达官贵人之家、豪富商贾之家,都以追食燕窝为风气。每逢大宴,谁家头菜若没有燕窝,便显得这家子有些小气。在京城官府菜中颇有名头的“谭家菜”,其招牌菜便是“清汤燕窝”,达官贵人设宴摆款,没这道菜可不像样。康熙年间成书的《调鼎集》,记载了数十种“上席菜单”,其中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窝,力压海参、鱼翅,成为宴席之首。

再加上文化营销与软植入,燕窝更是名气大躁。

譬如最有名的袁枚《随园食单》,其中就专门写到了燕窝,“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其他还有各种大小食谱,如李化楠的《醒园录》,都记录了燕窝的食用之法。

再如《儒林外史》《金瓶梅》《红楼梦》等通俗读物中,更是处处可见燕窝身影。《红楼梦》中写燕窝多达十七处:秦可卿生病喝燕窝汤,黛玉生病吃冰糖炖燕窝,凤姐小产吃燕窝粥,宝玉失眠也吃燕窝汤……因提到燕窝太多次,清朝《红楼梦》研究者裕瑞还吐槽:“写食品处处不离燕窝,未免俗气。”

燕窝就这样走上神坛,价格便也水涨船高。清朝作者叶梦珠在其作品《阅世编》中,记载了燕窝涨价的过程:最初每斤银八钱,后来涨到每斤纹银四两,非大宾严席,不轻用。而他所接触到的还不是顶级燕窝,最顶级的甚至价至三四十金一斤。

02.

燕窝的神坛地位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清朝年间,它风靡于京城或沿海富庶之地;民国时期,它受捧于太太们的厨房之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成为香港人的养生煲汤圣品,在香港影视剧中频频出现。

但无论是何时期,燕窝的影响力都没有出过华人圈子。林语堂的次女太乙上学时,美国同学常问她:“你为什么不裹小脚?”“你身后怎么不拖一条辫子?”“你吸鸦片吗?”“你吃鸽子白窠(指燕窝)吗?”……可见外国人是不吃燕窝的,吃燕窝与其他旧习一样,是他们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因为经济原因,内地的燕窝风潮来得稍晚一些,但劲头并不弱。莫言在他的长篇讽刺小说《酒国》里,以第二重文本的形式写到了世人追逐燕窝之疯狂:

“我岳母忧心忡忡地说,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大陆的燕窝需求量激增,但我国南方的采燕业已经濒临灭亡……中国其实已无燕可采。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只好从东南亚各国大量进口,导致燕价暴涨,香港市场上每公斤燕窝已值二千五百美元,而且还有继续上涨之势。”

直到年“毒血燕事件”发生之前,燕窝的养生价值与神坛地位从未受到巨大冲击。

“毒血燕事件”是燕窝在内地的一次滑铁卢,养生圣品被造假、亚硝酸盐等负面词语所笼罩。更大的危机是,随之出现了一大波质疑燕窝营养价值的稿件——“吃燕窝就是在交智商税”“吃燕窝还不如吃鸡蛋”“燕窝的营养价值和银耳差不多”“燕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低于豆腐皮和猪皮”……

燕窝养生的核心成分——唾液酸和表皮生长因子——被证明并不能起到保养作用,而是在卖概念,更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燕窝的价值。

这些质疑稿件与燕窝造假、漂白、走私等问题一起冲击着大众对燕窝的认知。

这大概是燕窝登上神坛后,第一次遭遇到如此大规模的舆论冲击,燕窝是养生圣品的既定印象被动摇。

但这阵风波过去后没几年,燕窝贸易便逐渐恢复正常,燕窝市场回暖。

年,燕窝每月涨价元,有时一周就能涨元,每千克燕窝零售价达3.5万元。行业预测,年的燕窝市场销售额可达亿元。

在燕窝的营养成分已经被科学家分析个底朝天之后,谁还在花重金吃燕窝?

这些人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吃得起的,不差钱儿的;二、那些曾质疑燕窝的人,又回去吃燕窝了;三、随着燕窝市场的下沉,燕窝还吸引了一部分城市中产的注意。

燕窝的市场不仅没缩小,反而因“下沉”而扩大。这也是为何我的朋友圈开始频频出现卖燕窝和吃燕窝的人。

电商平台、微商、社交电商,新型的下沉式销售手段将城市中产笼络在网下。而燕窝的自我“进步”,也为扩大市场份额起了作用。

这一“伟大”的发明,就是即食燕窝。即食燕窝正好打中城市中产的软肋,碗燕、燕窝水、燕窝代餐果冻、燕窝精华胶囊等各种即食类燕窝产品层出不穷,符合城市快节奏生活,一键养生、费用不太离谱,燕窝的中端市场被激活。

据中国食品研究院预测,到年,仅即食燕窝的市场销售额就有望达到5亿元。

为什么要每个月花几千上万吃燕窝,在知道它有可能效果等于吃鸡蛋的情况下?

其实还是受老三套的影响——大V带货、文化营销与软植入。

明星的示范效应不容忽视。《拜托了冰箱》里,李湘和曹云金的冰箱里都摆满了燕窝,这是自主广告,还有各类燕窝品牌明星代言,甚至是网红带货,也给很多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尤其即食燕窝的概念传播,靠的就是大V带货。电视剧植入更不用提,每部清宫剧,几乎都少不了燕窝的出现,数完这些燕窝的出镜次数,裕瑞才知道什么叫真的俗。

知乎有一个很有趣的回答,答主自己就是卖燕窝的,在印尼投资了一家燕窝工厂,一年的出货量大概5吨。他说燕窝的功效不在于养颜美白,而是解决中产阶级焦虑症的灵丹妙药。

亚健康、失眠、秃头、初老、二孩、中年危机、中年焦虑……从肉体到精神,城市中产面临很多问题,却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解决问题。他们往往会花钱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然后假装问题被解决了。

养生背后,是他们焦虑与伪精致生活的一个扭曲呈现。而燕窝,只不过是众多捷径中的一个。

那位答主还道,大部分买燕窝的中产,出于两种心理:一种是标定个人阶层地位,一种是补偿心理。前者好理解,这种情况下,“吃不吃燕窝”甚至带有社交属性了,成为对话的资本。后者则是经济上稍显宽裕后,想要从各个方面寻求补偿。

铆定这两种心理,不愁生意不好做。

但长期吃燕窝,有多少人能负担得起呢?

养生有一个特点,得每天坚持,不能间断,时间越长越有效。这决定了保健品的特点:吃不死人,也吃不好人,但一定要坚持吃才能见效。一年不够,两年不够,起码十年起。这个验证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蔡澜的妈妈吃了二十几年燕窝,蔡澜形容她红光满面、皮肤白皙。还有人从孩子一岁起就开始喂食燕窝,幼儿园时开始喂虫草,名副其实的养生从娃娃抓起。

“万一有用呢?”这是中国人继“来都来了”“大过年的”“他还是个孩子”“都不容易”四大定律之外,第五大难以逃脱的定律。

即便是收智商税,我也愿意赌一把,万一赢了呢。

但蔡澜也说了,得年轻时好好挣钱,老了才能吃得起燕窝,要不就生一个像他这样孝顺的儿子。蔡澜曾在微博安利一款燕窝,结果评论里,大部分人都被价格劝退。

燕窝从来都是奢侈的玩物,不说别的,从前的燕窝需要挑毛儿,这就已经暗示了家里得有下人或者闲得蛋疼,这款食物才适合你。

食物本没有阶级,炒作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阶级。

莫言在《酒国》里讽刺道,岳母吃了燕窝,不仅六十多岁了还红颜不老、高乳丰臀,甚至连放屁都是糖炒栗子味儿的。这话惹人发笑,可未必就有人不听成真。

他有些武断地反驳痴迷燕窝的那些人:“香港人喜食燕窝,但街上走着的人里,个头矮小尖嘴缩腮者居多,我们山东人吃地瓜单饼大葱,净长了些大个子,街上美女虽不成群却也随处可见,由此可见,那玩艺儿的营养价值跟烤地瓜也差不到哪里去,花那么多钱吃那脏东西,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总会有人说:吃不到燕窝,说燕窝是酸的。

燕窝被封了几百年的养生之神,在中国人的语境里可能还会继续神下去,总有人俸神,对于这种愿者上钩的事,也只能说一句:您请。

参考资料:

[1].《略论明清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燕窝贸易》,作者:冯立军,中国经济史研究(2)。

[2].《林黛玉的燕窝粥果真有奇效么?》,作者:周岩壁,光明日报。

[3].《燕窝的古今系统评述》,作者:邬天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4].《随园食单》,作者:(清)袁枚。

[5].《酒国》,作者:莫言。

[6].《雨燕无家苦》,作者:拟南芥,科学松鼠会。

*图片系视频截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5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