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5大经典名句,看透本质,才能未雨
1、先莫先于修德。
人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树立好优秀的道德品德,这是一切前途的基础保障。
若是一味的学习技能,养成了自私偏执习性,即便学有所成,也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不顾别人的死活,只是贪婪的索取金钱和权力,成为欲望的奴隶,最后只是害人害己。
2、乐莫乐于好善。
善是德的根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善行,自然能得到别人善意的回应。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都是从每一个善意的举动开始的,这是我们积累良好人缘的关键之处。
曹德旺就说过,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你走到哪里,人家都很尊重你。
3、神莫神于至诚。
常听到一个词叫“心诚则灵”,同时,我们与别人相处时,人家会说,你这个人怎么一点诚意都没有?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才叫做诚呢?
诚就是我们的心中没有杂念的状态,致心一处的状态。
与人相处中,那种没有私心,没有功利目的时候的状态。
若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时候,能做到心无杂念,专心一致,就会达到心理学家所说的心流状态。
这个时候灵感和效率,都会达到个人的最高值,学什么东西都很快,做什么工作都会效率极高。
而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若是有人和你相处只是为了某个功利的目的,你会怎么看待他的所谓善举?
而若是他没有私心,就是单纯的善意的和你聊天交朋友,你又会怎么看待他?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感叹,在社会上难有真心的朋友。
很多关系很铁的知心好友,都是自己的在读书求学期间的认识的。
因此南怀瑾老先生也说,“诚能通神,诚能感物。”
4、明莫明于体物。
在一本书上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半秒钟看清事物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注定会是不同的。”
能看到事物本质的这种本事,就叫人们常说的明智。
所谓的体物,就是见微知著,从微不住道的细小细节中,看到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
比如商纣王的宰相箕子,在很早以前就看到纣王用一双象牙制作的筷子用餐,从而判断纣王是一个贪图物质享受的君主。
若是长此以往,定会让全天下不断地来满足他的各种欲望,那个时候,商朝灭亡就不远了。
从这么一个细小的动作之中,箕子看到了商纣王的心态和性格,而这些一举一动都是他心意和企图的折射,历史也证明了箕子的判断是正确的。
因此,若能从细微的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状态,先人一步洞察事情的发展规律,就能早早做好准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祸患。
5、吉莫吉于知足。
俗话说,知足常乐。
《道德经》中也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财富和情感,若是不懂得节制,总是受到欲望的牵绊,总觉得不够,总是有一种欠缺感,人自然高兴不起来。
这个时就会寻寻觅觅,去不断地去追求。
因此,就会出现了所谓的“购物狂”,“剁手党”,不断地去过度消费,永远停不下来,到最后负债累累。
同时外遇不断的婚内出轨,不断地去满足自己情感的空虚,弄得家庭破碎,事业荒废。
这些都是因为不知足,所带来的祸患。
只有知道满足的人,心里才会平衡,才会宁静。才不会过分贪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才能守得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守住自己的幸福。
以上5句名言皆出自《素书》,这是一本关于处世谋略,修身治国的经典著作,相传是秦朝隐士黄石公所写,在民间被视为奇书。
MX-上古五大奇书素书山海经易经智囊六韬三略(墨香御书房)精选月销量¥45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据说当年黄石公老人试探了张良三次,才将这本奇书传给了他,张良的人生出现了转折,后来他苦心研读十年之后,遇到刘邦,辅助他成就了一代功勋。
素书全集原著正版黄石公著释评+译文+案例素书通解精选¥39.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书中的不但为我们诉说了事物的各种道理,也提出了一些洞悉事物本质规律的方法论,从而帮助人们修身养性,洞悉万物运作的规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不同的版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自行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