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用到一物,藏着贾府败亡之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这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众人用四楞象牙镶金筷子捉弄了她之后,又给她换上了一双乌木镶银筷子的时候,刘姥姥说出的一句大实话。此时,刘姥姥口中“俺们那个”当然是指我们这些小民百姓再熟悉不过的竹筷子或木筷子,五块钱或者十块钱就可以买个五双十双的那种。我们先来看刘姥姥最先使用的那个沉甸甸不伏手的金筷子,小说第四十回写道:“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这里提及的“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是贾府请客大摆宴席时才拿出来使用,用以显示贾府奢华阔绰的稀罕物件。此时,凤姐儿等人巴巴拿出来,除了向刘姥姥夸耀富贵之外,更多是借此拿刘姥姥取乐儿。象牙筷子,本就贵重,而贾府这双象牙筷子,不但贵重,做工还极其讲究。首先,这双筷子上雕刻有寿星等花纹图案(“老年”),其次,象牙筷子的顶端有四个棱角,是方形的(“四楞”),最后,还镶上了黄金。象牙筷子本就贵重,再镶上黄金,自然更加贵重无比了。这双镶金象牙筷子,在刘姥姥的眼里,虽贵重却也笨重,活像农具里的“叉爬子”。叉爬子是木制的三叉爬,因为反复使用,表面光滑,色泽金黄,恰与象牙筷子相近。只是,拿叉爬子比拟镶金象牙筷子,真是一在平地一在天,完全没有可比性。贾母后来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宴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说明这镶金象牙筷子,贾府里的主子们平日里也不用,平日里他们家常用的是乌木三镶银筷子。这双银筷子,在刘姥姥看来,同样是极其贵重的,所以刘姥姥才说,去了金的,又是银的。事实上,这银筷子,却也贵重。首先我们来看它的材质是乌木,乌木本就有“东方神木”之称,是非常名贵的木料,历代都用乌木作辟邪之物,更有俗语说“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可见乌木巨大的经济价值。乌木质地坚硬,木纹细腻,切面光滑,色泽黑红,不腐不虫不褪色,其质堪比紫檀。用乌木来做家常筷子使用,可见贾府的豪奢。更何况,这乌木筷子,还是三镶银的。所谓“三镶银”,就是指顶端镶银帽,底端镶银套,中部镶银环,可见做工极其讲究。乌木筷子还要三镶银,除了夸耀富贵逼人,银子还有试毒的作用,因此凤姐儿告诉刘姥姥道:“菜里要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当即表示,这么好的饭菜,就是毒死了也愿意:“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些都成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古人相信银可验毒,《洗冤录》里就有银子验毒的记载,在我国隋唐两宋时期,饮筷子的制作使用逐渐增加,明清时期的银筷子,大都为锻打的包银筷子,常见的多为竹木包银筷子,象贾府这种象牙镶金筷子,乌木镶银筷子,不要说小民百姓,就是寻常富贵之家,这样家常大量使用,怕也不能够。银可试毒,亦可养生,《本草纲目》载,生银,辛、寒、无毒,妊妇腰痛,用银一两,水三升,煎成二升服之,立愈。《韩非子》一书里记载了一个和象牙筷子有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箕子:昔者纣为象牙箸而箕子怖。为什么纣王命人做了象牙筷子,箕子就很担忧呢?因为箕子见微知著,“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断定商纣必亡。作为纣王的叔父,箕子一再劝谏,纣王始终我行我素,殷商之亡,自是意料之中的事。回到小说里,贾府的豪奢,我们通过一双刘姥姥使用的家常乌木三镶银筷子就可见一斑。古人说,人败于懒,事败于傲,家败于奢,这个千古不灭的道理,贾府里的主子们知道不知道?当然知道。可是,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一个个都如贾宝玉一般,抱定了“咱们且乐咱们的”及时行乐的思想,管他明天的兴衰荣辱生死祸福。小说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三次叹息奢华太过,怕是除了贾元春,没有人会将元春嘱咐告诫的话儿,将贾氏一族的未来放在心上,包括她一再劝谏的父亲。“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第十八回)如此,贾府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了。箕子由一双象牙筷子知国亡之祸,我们也可以从刘姥姥使用的一双乌木镶银筷子知道贾府败亡之根。可是,知道了又如何呢?一再忧心忡忡一次次苦心劝谏的箕子和贾元春,他们最终又改变了什么呢?为之一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4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